張貼日期: 2023-11-02 13:34:14 點閱:360
鐕仔 鉸刀 石頭 紙 柑仔一斤兩箍半
兩仙尪仔舉一支雨傘 誰輸誰贏予你看…
三年級的孩子們每週都有一節本土語課,班上的孩子都選擇閩南語為本土語,雖然閩南語為孩子的母語,但他們大多不熟悉且不願意開口說,程度約略落在聽得懂但對答較有困難的階段,這樣的狀況普遍出現在現今學童身上。
語言主要功能為溝通,當該語言使用的頻率逐漸降低,也恐是其消亡的開始,閩南語曾經為台灣第二主要使用語言,然在2009年也難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瀕危語言的命運。不同族群有其特有的語言或文字,當人們使用著自己的語言與文字有助於聯繫彼此的情感,這是民族認同與文化展現的一種方式,但在現今流行文化與國語教育的影響下,閩南語已日漸式微,孩子不認為自己應該學會閩南語,且閩南語也非日常生活中常用語言,甚至認為閩南語為次等文化,種種因素都大大降低學習意願,如何引導學生找回自己的語言、自己的根,實屬不易。
回到課程,華德福以藝術活動開展孩子的智能領域,有韻律的詩詞除了能讓孩子琅琅上口以外,還能以此搭配肢體動作與師生互動培養意志與情感,在閩南語教學中,正勳老師以孩子熟悉的猜拳遊戲引入猜拳歌,活潑有趣又生活化的歌詞,能引起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在一次次的念讀中,逐漸將此韻律流於心中,即使對於肢體動作不甚熟悉孩子仍樂此不疲。
語言的學習重在聽與說,以現今閩南語發展的態勢,讓孩子勇敢說、自然說、放心說為第一要務,這堂課的猜拳歌讓孩子感受到閩南語的生動再加上肢體表演的藝術活動,相信孩子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收穫與精神發展。